2019年11月8日下午16时,在资测楼206办公室,地质与测绘学院柴寿喜教授组织课题组研究生,就如何理解生态文明、如何把握生态文明与地质工程之间的联系等问题,进行了一次面向地质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讲座。
柴老师详细解读了自十九大以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具体要求。通过列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对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行了全面解读,使研究生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首先,在建立制度方面。我国现在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其次,通过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政策,倡导研究生从自身做起,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最后,柴老师对即将离开校园奔赴工作一线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程建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始终要把自然生态规律作为人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则和基本前提,促进社会的发展更加符合生态发展规律,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柴老师通过列举习总书记沿河西走廊视察生态环境情况、习总书记在郑州视察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了解沿黄河地区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情况、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实例,再次表明了党中央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详细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进展和成效。结合天津市津南区海河南岸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所具有的生态效应及前瞻性优势,认为海河中游地区有望成为京津冀(海滦河流域)生态建设与修复的亮点区域。
最后,柴老师对课题组研究生提出:希望大家时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牢固树立保护生态文明意识、讲好生态文明故事、写好生态文明文章、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田萌萌、张琳
通讯作者:研究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刘凯
2019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