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情况
谢津平,男,1971年生,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智慧水利事业部执行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河海大学工程测量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获第二学士学位,2008年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激光雷达专委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无人机应用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水力发电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勘测与地理信息产业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具备30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经验,在激光雷达、高光谱遥感、倾斜摄影测量、合成孔径雷达等新技术应用方面成绩突出,在大坝变形监测、水下底泥探测及水环境遥感等方面有专长,在BIM+GIS融合应用、智慧水利方面有所实践。获省部级奖励多项,承担科研项目多个,发表论文多篇。
电子邮箱:xie_jp@bidr.com.cn
二、教育经历
起止年月 |
校(院)及系名称 |
专业 |
学位 |
1989.09- 1993.07 |
河海大学 |
工程测量 |
工学学士 |
1996.09- 1998.07 |
中国政法大学 |
法学 |
法学学士 |
2003.09- 2008.06 |
天津大学 |
水利水电工程 |
工程硕士 |
三、工作经历
起止年月 |
工作单位 |
职务/职称 |
1993.7-1998.9 |
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航测遥感院 |
助理工程师 |
1998.9-2000.8 |
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航测遥感院 |
工程测量专业总工程师 |
2000.8-2003.1 |
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航测遥感院 |
副总工程师/工程师 |
2003.1-2005.3 |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航测遥感院副总工程师/高工 |
2005.3-2019.4 |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航测遥感院总工程师/正高 |
2019.4-2019.4 |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公司副总工程师、智慧水利事业部执行总经理、总工程师(兼)/正高 |
四、科研情况
主持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尺度流域水资源和水利设施遥感监测应用示范》项目专题,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泵站群运行管控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主持2018年天津市科技服务业项目《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分布式服务平台建设》,主持2018年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遥感图像分类》,主持基于高光谱影像数据的遥感地质解译方法研究、智慧河湖系统开发研究、三维查勘系统、中小水库智慧运维平台系统等多项公司科研课题及产品研发。
(一)期刊论文
序号 |
标准名称 |
标准号 |
标准类型 |
发布日期 |
排名 |
1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
SL52-2015 |
行标 |
2015 |
1 |
2 |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英文版 |
SL197-2013 |
行标 |
2013 |
1 |
(二)著作
1、《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制图与遥感新技术应用研究》,杜雷功、惠武权、高金平、谢津平,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年;
2、《智慧水利创新与实践》,刘满杰、谢津平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0年;
(三)项目
起止年月 |
工程测量项目名称 |
技术水平、社会和经济效益 |
本人作用(主持/主要成员) |
2010.12-2012.6 |
太湖流域统一高程系统 |
共建成深层基岩标9座,埋设基本水准标石6座,普通水准标石250座。流域布设5大环网,其中包括5条闭合环线、23条附合水准路线,8条闭合水准路线,9条水准支线。共计45条水准路线共5292km。联测基本水文站、报汛、遥测站和中型水库共计168个。项目技术水平先进、成果数据准确可靠,为太湖流域高程基准统一、基础数据统一以及流域规划、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社会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岩标建成后,水利工程不再需要长距离引测水准,对流域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监测等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节省了大量的水准连测经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主持 |
2018.8-2019.10 |
太湖水下地形测量及污染底泥勘察项目 |
为满足太湖规划设计、调查研究、建设管理、水政执法、生态治理等各项水利工作的需要,项目主要对太湖全湖进行1:10000水下地形测量,对全湖底泥进行勘察和取样化验分析,查明太湖水下地形情况和底泥分布、淤积状况以及污染底泥的分布和污染情况。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Silas淤泥测量技术,解决了常规勘察技术无法完成的底泥密度分层问题,查明了大湖污染底泥分布情况,开发了大湖水下地形与污染底泥勘察成果应用系统,为大湖水生态管理及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太湖流域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合同额949万元。 |
主持 |
2014.6-2017.12 |
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基础信息测量及复核项目 |
采用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技术进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结合影像复核蓄滞洪区建设管理、社会经济数据,完成了海河流域28处蓄滞洪区共计约11500km²相关测绘及调查工作,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为全国蓄滞洪区复测及复核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合同额2698万元。 |
主持 |
2017.5-2019.12 |
海河流域基岩标建设及重点水工建筑物水准校测项目 |
工程建设的四座基岩标全部位于地面沉降严重且存在多个沉降漏斗的华北平原沉降区,区域主要以冲积、湖积、海积粘土为主,沉积深度在1000~3000m。四座基岩标终孔深度分别达到了1147.63m、1240.18m、1196.58m和1553.66m,终孔孔斜0.25°、0.34°、0.31°和0.44°,超过有记载的同行业记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单孔建造历时时间分别为42天、32天、46天和35天,创造了有记录千米深基岩标单孔建造时间最短的同行世界纪录。基岩标建设深度、难度、建造历时均超过同行业记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自完工以来,为各行业多家单位的测绘成果资料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水利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测绘资料更新、环境监测及科普教育等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合同额2788万元。 |
主持 |
2022.11-2023.12 |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信息化设计、采购、施工项目 |
项目全长450.6km,围绕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供水安全、工程安全、水质安全”三大任务,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实景三维模型、水下断面等,建设形成多时态、多要度的数字映射场景,结合专业模型、智能模型、知识库、孪生引擎,打造形成北延工程数字孪生平台,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工程水资源调配“四预”能力,构建北延工程数字孪生水利工程,为国家水网主骨架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智慧化建设奠定基础。项目实施后,可增强区域协同治水管水效能,有效降低能耗,推动基础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可有效提升受水区供水满意度、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提高农业灌溉效益,涵养地下水源,减少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而带来的生态危害。项目合同额3840万元。 |
主持 |
2015.09-2015.11 |
拉萨市防洪续建与配套工程地形图及断面测量 |
项目主要是对拉萨是范围内及周边河道、山洪沟及泄洪渠等进行测量。需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用机载激光雷达的方式完成1:2000、1:5000地形图测量和测区横纵断面测量陆地部分数据采集工作。项目解决了高海拔地区航测的难题,通过机载激光雷达地理信息采集及数据处理技术,大大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大量外业工作,为勘测设计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主持 |
2018.7-2018.12 |
威海市中心市区三维实景城市数据 |
该项目将多源异构数据完美融合,主要包括国内外先进的机载LiDAR、倾斜摄影测量、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基于色彩迁移的影像处理、低空飞行平台等技术,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高精度的三维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解决了多项关键性难题。项目成果为自然资源部提出的“实景三维中国、新型基础测绘、时空大数据”等任务做了先行先试工作,也提供了很好的创新实践。目前成果已成功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管理部门的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合同额2562万。 |
主持 |
(四)奖励和荣誉
序号 |
基本信息 |
作用和主要贡献 |
1 |
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基础信息测量及复核项目,中国测绘学会,省部级金奖,1/15,2019年,2019-03-01-19 |
主持,采用多源数据融合处理技术进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结合影像复核蓄滞洪区建设管理、社会经济数据,完成海河流域28处蓄滞洪区共约11500km²相关测绘及调查工作;为全国蓄滞洪区复测及复核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
2 |
老挝拉森水电站可研阶段测量,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省部级金奖,1/15,2015年,20150101010801 |
项目负责人,成功的将星载SAR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工作,解决了地毯式原始森林、雷区等无法刺点调绘的难题。 |
3 |
太湖流域统一高程系统项目,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省部级一等奖,2/15,2013年,20130001010602 |
主持,为太湖流域高程基准统一、基础数据统一以及流域规划、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社会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4 |
拉萨市防洪续建与配套工程地形图及断面测量,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省部级一等奖,2017年 |
主持,解决了高海拔地区航测的难题,通过机载激光雷达地理信息采集及数据处理技术,大大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大量外业工作,为勘测设计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5 |
威海市中心市区三维实景城市数据,天津市勘察设计协会,省部级金奖,2021年,2021-04-03-002 |
主持,将多源异构数据完美融合,主要包括国内外先进的机载LiDAR、倾斜摄影测量、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基于色彩迁移的影像处理、低空飞行平台等技术,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高精度的三维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
(五)专利
序号 |
授权时间 |
名称 |
专利号 |
排名 |
1 |
2020/4/24 |
一种河湖岸线采砂监测分析的方法及装置 |
CN201911376615.3 |
2 |
2 |
2020/4/3 |
利用渠道原位测量智能测控闸门流量的系统及其比测方法 |
CN201911374485.X |
3 |
3 |
2021/7/30 |
一种窨井水位溢流冒井自动监测点位选取系统及方法 |
CN202110570778.6 |
3 |
4 |
2023/3/31 |
一种航空摄影相机成像时间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
CN113296349B |
2 |
5 |
2023/3/31 |
一种船载多点位多层水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 |
CN114659839B |
1 |